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第二空间将于2018年5月12日推出大型艺术家群展《新编历史剧》。展览由崔灿灿策划,参展艺术家包括蔡东东、方力钧、冯梦波、葛非、管怀宾、何云昌、李颂华、刘铮、琴嘎、渠岩、宋永红、隋建国、王度、王宁德、王庆松、夏星、张大力和赵亮共18位。
《新编历史剧》是一个由经典历史作品结合现实发生、改编而成的展览。它的名字源于1949年新中国后,编写的一系列反映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剧目。它要求剧作者具有科学的历史观,“善于甄别、分析、运用有关的史料或传说。同时又必须合情合理地发挥艺术想象,塑造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做到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相结合,古为今用。”
管怀宾回流 单频影像 8 '38'' 2011 | 冯梦波195806 录像 33分钟 2015 | 张大力风马旗 硅胶、标本 220 x 80 x 330 cm 2008 |
---|
方力钧
方力钧作为中国后89新艺术潮流最重要的代表,与这个潮流的其它艺术家共同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话语方式——玩世写实主义,其中尤以方力钧自1988年以来一系列作品所创造的“光头泼皮”的形象,成为一种经典的语符,标志了80年代末和90年代上半期中国普遍存在的无聊情绪和泼皮幽默的生存感觉,或者更广义地说它标志了当代人的一种人文和心理的感觉,也许,无论东、西方,当代知识分子都变得有点泼皮了,因为,面对今天的世界,我们越来越感到无可奈何,而且我们已经无法象卡夫卡和杰克梅蒂时期那样,感受到环境的压迫,揭示荒诞的存在以宣泄内心的压抑,并标明自己的独立意志。而今天我们几乎分不清我们与环境的界限,我们以为自己的独立,也许正是某种环境的结果,我们嘲笑这个世界,也许正是嘲笑自己,我们不得不变得泼皮。
冯梦波
冯梦波是最早关注全球网络文化和虚拟世界以及它们对人的行为产生的影响的中国艺术家之一。早在90年代早期他就在绘画和数字媒体的交集间工作。他的互动数码作品“私人相簿”(1996),“智取Doom山”(1997),和“Q3”(1993)现在已经是中国新媒体艺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国际上广泛展出。
梦波最早的两个动画都是基于在1972年和1969年分别出版的两本图书,这两本受到广泛欢迎的图书描述的是充满暴力色彩的故事。第三个动画,借由幻灯片的技术展示了从一本书上得来的画。
在近期的摄影系列中,他找到一个使用电脑游戏的新方法,即把它作为评论工具:在这些作品里,包括作为作品一部分的他自己,都要和某种想像中的邪恶力量斗争:杀死或者被杀。透过虚拟世界,也许可以象镜子一样很好的反映出真实的中国里人们对无处不在的顽固的控制集团的斗争。冯梦波的图像有一种轻微的对抗性氛围——紧张,有点敌对,并有着一种关于被动进攻的高度诙谐。他的作品提供了一个外形给那些还在增长中的疑惑,并没有象它们从表面上看起来的那样沉默和虚幻。
何云昌
何云昌,1967年生于云南省梁河县,是中国行为艺术领域最具挑战精神的践行者,在近二十年中以极端真实及颇具挑衅性的行为作品独树一帜。
在其行为作品中,何云昌往往以超凡的承载挑战生理和心理的强度负荷。在《与水对话》(1999)中,何云昌企图以倒吊方式将河水分为两半,左右臂开一厘米深刀口,血顺手臂流入水中,历时90分钟。在《摔跤:1和100》(2001)中,何云昌连续与100人进行摔跤比赛,全过程持续66分钟。在《铸》(2004)中,何云昌把自己整体浇筑在水泥墩里,并在其中停留长达24小时。在国外完成的旅行作品则更突出自我发现和心灵纯化过程性。在《石头大不列颠漫游记》(2006.9.24-2007.1.14)中,他在英国东海岸一个叫Boulmer的地方随意捡起一块石头,然后拿着它围绕大不列颠岛绕行一圈,并最终将石头放回原处,旅行历时112天,行程约3500公里。在《卧游——从福冈美术馆到富士山》(2009)中,他埋在999块石头中,以想象的方式前往富士山并将假想路线图记录在石头上,历时9小时45分。
隋建国
隋建国1956年生于山东省青岛市,1984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美术系,获得学士学位,198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获得硕士学位,现为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他被评论家誉为“在观念主义方向上走得最早也最远的中国雕塑家”。 隋建国在艺术探索中对创作观念、作品形式、媒介选择、处理方法、时空经验等多个方面都有独特的理解和认识。他的雕塑将观念与形式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作品多以大的尺度感给人以感官上的冲击力。隋建国早期的雕塑作品带有很强的符号性,这些符号大多与社会、历史的特殊记忆密切相关。随后,他的创作逐渐抛离了个体的身份,创作进入了更为宏观的视角,从中可以看到一种对时间与空间概念的文化探索。同时,隋建国也成功地将雕塑带入一个全面反省中国现代性的艺术实践中。无论是早期的现实主义作品,还是后来创作的“中山装”、“恐龙”等经典形象,都是在中国本土的知识谱系和文化经络中寻找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式,具有明显的知识分子气质,流露出严肃的社会批判立场和人文道德指向。此外他的创作还涉及影像、公共行为等领域。 艺术家曾多次参加群展和个展,其中包括2012年佩斯北京的“隋建国”个展,2011年荷兰海牙雕塑美术馆的“海牙天下”、2010年法国巴黎JGM画廊的“梦之石”、并且还参与2010年上海世博会世博轴雕塑展,2009年中国北京今日美术馆的“运动的张力”, 2007年台北当代美术馆的“流行的意外”,2006年大都会博物馆“匙–中国当代艺术”等。
王庆松
王庆松为中国80年代前卫艺术著名艺术家,以富有庶民精神甚至些许粗鄙的大型建构场景摄影,反应出当代中国艺术发展特有的叙事逻辑以及对西方美学价值的回应;他的画面里隐藏了冷静幽默的符号性含义,交互指涉编织出故事中的戏剧张力以及对时事的特殊观察。在作品《女神》及《佛堂》中,荒诞诡谲的场景延续了王庆松独特的视觉美学,早期编导叙述性的藉物反讽逐渐转变并成为结合现今较具冷面风格的摄影佈局;同时作品也对应了后九一一时代,中国社会意识与政经情势的转变。王庆松作品广泛为世界各大美术机构收藏,也是各大国际艺术展览常客,近期于2011年参与法国阿尔勒摄影节,代表作品《跟我学》2010年于西班牙各地美术馆巡迴展出,2006年代表出席美国ICP摄影三年展。
张大力
张大力1963年生于中国哈尔滨,1987年本科毕业于中国中央美术学院油画学系。身为一位对于在中国北京社会政治艺术运动中有著影响力的重要人物,张大力以涂鸦、雕塑、摄影和绘画的形式来创作社会记录,数十年来不断地挑战着社会传统。
张大力自中国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后花了六年时间在意大利,沉浸于西方艺术和艺术史当中。回到北京后,他对人像(通常是他自己),纪录片和城市公共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並经常以对抗性的政治言论去作干扰。张大力被公认为中国第一位涂鸦与街头艺术家。
张大力的作品在世界各地广泛展出。他的作品亦被收藏于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纽约布鲁克林博物馆,英国伦敦萨奇美术馆,美国芝加哥斯马特美术馆,与纽约亚洲协会。
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