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武艺个展 - 风物写真

​策展人:戴卓群

2021.2.18 - 3.13

​香港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荣幸地宣布,将于2021年2月18日在香港空间推出武艺全新个展“风物写真”,由独立策展人戴卓群策划。

 

本次展览“风物写真”,选取了武艺从2005年至今创作的6个不同主题系列的53幅油画。这6个系列分别为部队生活(2005)、东交民巷饭店(2006)、北京的冬天(2008)、布拉格(2013-2014)、德国爱莎芬堡(2017)、敦煌(1998-2019),我们以此6个主题的创作,专以油画为媒,呈现数十年来武艺个人艺术的形貌与轨迹,也跟随武艺的目光和脚步,东看一看,西瞧一瞧,正如他融汇中西画法,在油画和水墨间的穿行。

 

武艺,一身武艺。心、手、眼合一,堪称“画家中的画家”。既独步当代水墨领域,又在油画方面另辟蹊径。以古人标准入传统,从现实尺度写风物。

 

武艺少受家学,祖父武国勋是蒋兆和先生的学生,上世纪三十年代就读于京华美专,父母、兄妹一门皆画家。

 

大学师从卢沉先生,就学于中央美院中国画系,1993年留校,任教壁画系至今。作画媒介、形式不拘一格,二十多年来,油画、水墨、版画、水彩……绘画语言受具体环境与自然启发反馈生成,可谓品物流形,样样拿来便用,但求最契合贴恰处。

 

早年,在相继完成《鲁美组画》、《陕北组画》、《辽东组画》、《西北组画》、《夏日组画》、《黄村组画》、《大山子组画》之后,2002年,武艺在寓居巴黎半年间,画下超四百多幅游记式小画,并配以文字,结集出版《巴黎日记》。自此,行走与游历、日常观察、绘画和文本记录并行的复合书写,形成了武艺后来游记式创作的个人方法范式。

 

武艺的油画,多以游历处地名作为主题,以全维度“组画”的形式,配以细腻入微以至琐碎如流水账式的日记文本,捕捉下旅途中的见闻和感受。也因游历中的条件限制,所画皆小尺幅,正如武艺所言,旅途中画小画有两个特点,第一是画小画,可以方寸间最大限度扑捉当时气息,第二方面则是,需要用许多幅小画,来组成一幅大画所要表达的东西,是为“组画”。

Works

武艺 中央电视台 布面油画 40 x 30 cm 带框尺寸: 64 x 54 cm 2008

武艺 Fischer饭店的入口处(Weissenburger街) 布面油画 50 x 40 cm 带框尺寸: 71.5 x 61.5cm 2007

武艺 女人之三 布面油画 32 x 22.5 cm 带框尺寸: 50 x 40.5 cm 2013

武艺 春 布面油画 40 x 50 cm 带框尺寸: 64 x 74 cm 2010

武艺 女接待员 布面油画 100 x 80 cm 带框尺寸: 122 x 102 cm 2006

武艺 面点工 布面油画 70 x 60 cm 带框尺寸: 85 x 75 cm 2006

武艺 女兵 (2) 布面油画 50 x 40 cm 带框尺寸: 69 x 59 cm 2005

武艺 夜 布面油画 40 x 50 cm 带框尺寸: 57 x 67 cm 2010

武艺 男兵 布面油画 60 x 50 cm 带框尺寸: 82 x 72 cm 2005

武艺 美军基地幼儿园 布面油画 50 x 60 cm 带框尺寸: 64 x 74 cm 2007

武艺 化学实验室 布面油画 50 x 40 cm 带框尺寸: 76 x 65 cm 2010

武艺 东四北大街 布面油画 30 x 40 cm 带框尺寸: 56.5 x 55.5 cm 2008

武艺 角楼 布面油画 30 x 40 cm 带框尺寸: 48 x 58 cm 2008

Artist

​艺术家

​策展人

unnamed.jpg

​武艺

 

武藝1966年生於吉林省長春市,1985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1989年畢業,獲學士學位,同年任教於魯迅美術學院。師從盧沈。武藝1993年在北京舉辦第一次個人作品展。現任中央美院壁畫系講師。

 

武藝的作品曾被專題介紹於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並被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國際藝苑美術館、中央電視台電視畫廊、深圳華韻文化藝術公司、深圳美術館、廣東美術館及德國、英國、台灣、香港、日本等博物館和私人收藏。

策展人 戴卓群.jpg

戴卓群

 

独立策展人,艺术评论家,现生活工作于北京。曾于2007年创办并主编《当代艺术》杂志,2009年发起并联合策划“暖冬计划”北京艺术维权,成为近年来最重要的艺术事件。先后与众多艺术机构、学院与美术馆合作策划展览与讲座,文章亦陆续发表和登载于众多专业期刊及相关出版物。策划的展览主要包括: 《物的觉醒》(白盒子艺术馆,北京,2011);《长物志》(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北京,2013);《“文明”计划》(白盒子艺术馆,北京,2013;华侨城当代艺术中心,西安,2014;湖北美术学院博物馆,武汉,2015);《歧感激流:通向语言的绘画》(今日美术馆,北京,2016);《笔法与心迹》(当代唐人艺术中心,曼谷,2018);《神之格思》;《北京新语》(三远当代艺术中心,北京,2018);《自由棱镜,录像的浪潮》(华侨城盒子美术馆,佛山,2019)等。

Enquiry

Inquire for information  |  查询更多资讯

Subscribe to our Newsletter | 订阅我们的简讯

Follow us  |  关注我们

  • Grey Facebook Icon
  • chn_wechat
  • Grey Instagram Icon
  • Artsy_logo.svg copy
  • Grey YouTube Icon
  • Grey Vimeo Icon
  • Ocula symbol 2
  • LinkedIn
  • XiaohongshuLOGO

Career Opportunities |  职位空缺

Copyright ©1997- 2025 Tang Contemporary Art; All rights reserved.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