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寓言》展示了一系列多样化的艺术家,每位艺术家都深入探讨了不同文化和媒介中女性的覆杂本质。在这个展览中,女性身为一个完整且独立的个体,而不是与男性相对立的另一半的方式存在于世。
罗丝·巴伯拉特Rose Barberat(生于1994年,圣克洛德)的绘画作品充满了女权主义和迷幻色彩,通过画面颜色带来沉浸感。她的绘画质疑当代艺术的表现问题。沿袭叙事性形象运动法国画家的脚步,她的作品邀请观众将绘画视为与电影以及更广泛的虚构和叙事的联系。她的画面提供了多重解读和解释的可能性。
马克·瓦伦 Mark Whalen(生于1982 年,悉尼)将日常主题与工业材料、捡拾物品和工作室储备结合在一起。通过与标志性人形、色彩和镀铬元素建立关系,Whalen 将叙事扩展到对生活荒谬的生动描绘。雕塑叙事通过一系列的干扰、难题和关于生活及其超越的有趣问题堆积起来。
李念昕(生于1999年,重庆)的画作探索身体作为感性的建筑,柔软的生物体转化为她者,优美地捕捉女性的亲密与脆弱。作品的构图中蕴含的张力加深了这一感觉,画布上渗透的饱和色调则进一步增强了情感的强度。紧张的气氛被弥漫在她的画布上,饱和色调不仅加剧了情感深度,还使观者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迫与思考,仿佛每一笔在诉说女性内心的复杂与细腻。
亚历山大·斯卡特Alexander Skats(生于1986年,哥特堡)的绘画着重探索了身体的概念,并向观者表达了孤独和怀旧的感觉。熟悉的事物转变为另一层叙事的线索,暗示信息时代下的人物的混乱与不安感。他标志性的绘画风格和作品中的主题暗示了他对世界内在美的感知。Skats从各种来源汲取灵感,包括复古照片、电影和网络图像,他擅长于融合各种符号,从而鼓励观众质疑所描绘人物或物体背后的意义。
奥高古曼Okokume(生于1985年,巴塞隆纳)的天体化身 Cosmic Girl 以充满希望的表情回望观众,敦促他们反思她周围的环境。受日本漫画、美国街头文化和卡通的影响,Cosmic Girl 于 2015 年由 Okokume 首次创作,试图提高对当前环境问题的认识。Cosmic Girl 和她的世界体现了艺术家对光明未来的期望。
邓世清(生于1992年,陜西省)对古代大师的深厚欣赏,结合她的古典训练,将当代美学融入其中。她以服装为出发点,探索虚拟操控现实与有形世界之间的关系。她以人体为载体,服装为身体表达的载体。布料和人物在她的画作中交织在一起,服装代表着不受性别、种族和起源界定的人体的第二层皮肤。
西莉亚·里斯 Celia Lees(生于1999年,安大略省)的抽象画作洋溢着优雅而深邃的女性能量,体现了情感体验的流动性和深度。她灵动的色彩运用和富有表现力的笔触,捕捉了女性内在本质的原初形态——感性、直觉与力量。Lees从记忆与情感中汲取灵感,将其编织进她的作品中,呈现出女性经验中过去与现在的交融,以及充盈于她世界中的形态与意象。她的创作过程融汇了充满节奏感的音乐姿态与自由奔放的身体表达,诠释了女性能量中与生具来的力量与优雅。作为一位抽象艺术家,Lees通过她的手势语言传递复杂的情感,邀约观众共鸣并感受女性能量的普世力量。
加布里埃尔·里科Gabriel Rico(生于1980年,拉戈斯德莫雷诺市)的作品通过多样的物品和材料,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深刻联系,与展览的主题紧密相连。他将自然元素、深空图像与人造材料和个人物品结合在一起,象征着女性身份的复杂性和在多重角色中自我定义的挣扎。他能将看似不相关的元素组合成统一的作品,这增强了展览对女性复杂性和矛盾性的关注。通过使用自然材料,Rico突出了女性力量中的坚韧和韧性,暗示女性作为个体在集体意识中具有重要意义。
在《女性寓言》里,观众得以一窥探索女性身份边界和边缘的艺术作品,参展艺术家们巧妙地运用他们的视觉材料,表达女性内心深处的欲望与希望。有的女人沉静如水,而有的女人蕴藏着躁动不安的力量。展览标题也暗示着一种开放的解读——每幅画都是一个线索,而每位艺术家都掌握着开启这些线索的钥匙。通过这些线索,我们可以悄然窥视到其中的故事。它们微微敞开着,而我们则窥见那些往往在我们心中留下印象的场景。
艺术家
ROSE BARBERAT (罗丝·巴伯拉特)
1994 年出生于法国茹拉
现生活及工作于法国欧贝维利耶
罗丝·巴伯拉特(Rose Barberat)毕业于巴黎塞尔吉-蓬图瓦兹大学,获得现代文学硕士学位及创意写作硕士学位,并于巴黎国立美术学院完成学业。
巴伯拉特的作品于2021年和2023年在PACT画廊展出,并于2023年在洛杉矶的史蒂夫·特纳画廊展出。她的作品还在2023年于蒙彼利埃的MOCO La Panacée、墨西哥城的JO-HS画廊,以及克利希和奥贝维利耶的Poush展出,并在此进行驻留创作。
她的绘画作品探讨当代表现的问题。她的具象和写实绘画被构思为沉思的对象,讨论舞台设定的理念,并引发对现实印象的转变与差距。她的作品邀请观众将绘画视为与电影、文学以及更广泛的虚构之间的联系。她的绘画呈现出当代反乌托邦的特征,图像提供了多重解读与阐释。
巴伯拉特戏剧性的绘画通过色彩实现沉浸感和体验感。色彩在改变所描绘场景所产生的初步印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创造出一种诗意和梦幻的维度。每一系列和色彩都是叙述世界的一次机会,主题涵盖旅行、童话中的奇妙、奥德赛,甚至是日常生活。
邓世清
1992 年出生于中国陕西
现生活及工作于美国纽约
邓世清是一位居住在布鲁克林的中国画家。她获得了中国中央美术学院的美术学士学位,以及于2018年获得了纽约艺术学院的美术硕士学位。于纽约艺术学院在读期间,她参与了法国吉维尼Terra基金艺术家驻留项目,并于2018-2019年获得了Chubb Fellowship奖学金。于2023年,她获得了Bennett Prize奖项。
她的作品获得了国际关注,曾在瑞士、米兰、洛杉矶和纽约举办个人展览,并参与了在纽约、迈阿密和罗马的艺术博览会。
CELIA LEES (西莉亚·里斯)
1999年生于加拿大斯坦利港口
现生活及工作于加拿大多伦多
西莉亚·里斯是一位抽象艺术家,她的艺术旅程始于对自我表达的热诚,以及对生活及自我更深层次连接的追寻。
里斯以其对大规模作品的热爱而闻名,她利用身体的物理动作来引导及建构作品的构图,并施加她独特的标记。她常常将找到的物件作为非常规的绘画工具,从周遭环境和触手可及的物品中汲取灵感。虽然李斯的作品构图受到工具和环境的影响,但她的主要灵感来自内心的情感和人际关系。她的艺术反映了对无形和难以言喻的持续探索——追求着捕捉那些无法用语言表达的东西。
里斯的作品被私人收藏于加拿大、美国、瑞士、德国、法国、奥地利、英国、西班牙、葡萄牙、澳大利亚、新西兰、中国、新加坡、阿曼和马来西亚等地。
李念昕
1999年生于中国重庆
现生活及工作于美国纽约
李念昕于1999年出生于重庆,是近年当代艺术的一股新起之秀。2017年到2020年,她在义大利佛罗伦斯美术学院中研修绘画。基于她对多元文化美学的兴趣,她在2021年移居纽约,并入读位于纽约的视觉艺术学院,于2023年获得美术硕士学位。
她的创作受静物画的启发,通过绘制包含非典型元素的构图,推陈出新地丰富了这一传统题材。夺目且毒性的用色与低饱和度的中性色彩相互竞争,光亮顺滑和柔嫩羽毛质地的互为对置,营造出张弛有度的张力,带出与家庭关系的复杂的相似点。
李念昕的个人展览《李念昕:登堂入室》在2023年于上海K11美术馆成功展出。近期群展有《初见微光》,loft 121,纽约,美国,2023;《开始幸福》,Latitude画廊,纽约,美国,2023;《起源》,Chambers画廊,纽约,美国,2023;《艺术家之手》,SVA彻尔西画廊,纽约,美国,2023;《用色填满》,550画廊,纽约,美国,2023;《物料混搭》,New Collectors画廊,纽约,美国,2022;《双重麻烦》,Village One画廊,纽约,美国,2022。她亦曾在2023年受Canvas Rebel杂志和Jimon杂志进行艺术家个人采访。
OKOKUME(奥高古曼)
1985年生于西班牙巴塞隆纳
现工作及生活于西班牙巴塞隆纳
奥高古曼(Okokume),又名劳拉·马斯·埃尔南德斯 (Laura Mas Hernandez)毕业于著名的洛贾高等艺术与设计学院(Llotja Advanced School of Art and Design)。这位艺术家于自传式作品中注入了大胆的概念元素,表达了她独特与未经修饰的世界观。尽管于创作时艺术家采用了斑斓夺目的颜色,仔细观察时却能感受到画中隐含着一股微妙的不安与痛苦。奥高古曼的艺术作品并非片刻的、表演式地表达,而是企图在心灵层面与每一位观者建立深刻对话与真挚联系。
她标志性的角色“宇宙女孩”引发了情感共鸣及社会议题上的讨论,其中包括童年、不确定性、心痛与恐惧等概念剖析。尽管作品拥有柔和的美学风格和平静的质感,但每一笔触都表达出来了艺术家隐藏着的、锐利而内敛的内心世界。奥高古曼的艺术作品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出其魔力,“宇宙女孩”作为艺术家的守护精灵治愈了她受创的灵魂,而观者透过观察“宇宙女孩”的各种形态,亦能一瞥奥高古曼神秘莫测的精神世界。
奥高古曼的作品已获得国际关注,曾在世界各地的画廊和艺术博览会上广泛展出,包括香港、东京、台北、首尔、洛杉矶、巴黎和柏林等地。艺术家的作品目前亦出现于许多知名收藏家、工业家和名人的私人艺术收藏中,展示出她在艺术界的非凡才华和成就。
GABRIEL RICO(加布里埃尔·里科)
1980 年出生于墨西哥拉戈斯德莫雷诺市
现生活及工作于墨西哥瓜达拉哈拉市
加布里埃尔·里科自称为“具有启发性方法論的本体論者”,他将发现的物体和材料重新加工并创作雕塑,邀请观众反思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他有时使用霓虹灯、陶瓷、标本、树枝,甚至自己过去个人物品来创造一种方程或公式,尽管材料的有机特性笨拙,却能达到精确的几何效果。他的装置结合了自然与反自然的形式,以诗意和讽刺的方式处理,强调了人们必要的沉思,既包括它们的不对称性,也包括我们自身文化和政治的缺陷。
里科于2004年在瓜达拉哈拉的ITESO学习建筑。他曾获得王子克劳斯基金会奖(2011年)、FONCA与哥伦比亚文化部的双边奖学金(2013年),以及Ténot基金会奖学金项目(2014年)和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艺术博物馆与CALA联盟的国际支持(2017年)。他曾在多个国际驻留项目中工作,包括2012年的首尔艺术空间金川;并在2012年在韩国铁原的东国大学DMZ国际和平驻留;后来,他的作品亦先后出现在2013年在比利时Sint-Niklaas的WARP当代艺术平台和Frans Masereel Centrum;以及2015年的京畿创意中心中。
他最近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和画廊展出作品,包括2022年在中国南京的北丘当代艺术博物馆和丹佛的黑色立方体;2021年在圣地亚哥的当代艺术研究所、纽约的贝浩登画廊和墨西哥城的OMR画廊;2020年在巴黎的贝浩登画廊;2019年在科罗拉多的阿斯彭艺术博物馆;2017年在达拉斯的电力站;2016年在韩国安山的京畿创意中心和丹麦的乔治·查尔滕堡艺术中心。他的作品曾参与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是韩国陶瓷基金会(KOCEF)的一部分。
ALEXANDER SKATS(亚历山大·斯卡特)
1986 年出生于瑞典哥特堡
现生活及工作于瑞典马尔默
亚历山大·斯卡特于 2016年获得瓦兰德艺术学院(Valand Academy of Art)的美术学士学位,并于2018年获得了优密欧美术学院(Umeå Academy of Fine Arts)的美术硕士学位。通过其独特而鲜艳的色彩,斯卡特的艺术探索了数字时代中图像的复杂性。
斯卡特的当代作品作为一种积极的媒介,促使人们重新思考我们日常的消费和生产模式。他标志性的绘画风格和作品中的主题暗示了他对世界内在美的感知。斯卡特从各种来源汲取灵感,包括复古照片、电影和网络图像,他擅长于融合各种符号,从而鼓励观众质疑所描绘人物或物体背后的意义。
通过数码艺术与油画的有趣融合,斯卡特的艺术促发了过去与现在之间的对话。艺术家不断玩弄物件的比例和利用光影表现建构有趣的视觉效果,同时强调在电影艺术家卢克·图伊曼斯(Luc Tuymans)的影响下,裁剪的重要性。
亚历山大·斯卡特的作品他的作品在多样的画廊中获得日益关注,并在各地的画廊和博物馆展出,包括瑞典、美国和香港。他的作品在多样的画廊中获得日益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