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李邦耀:物物

策展人:皮道坚

​联合主办:巽美术馆

2024.10.19 - 2024.11.30

北京第一空间

Press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荣幸地宣布,中国当代艺术极具代表性的波普艺术家李邦耀的个展“物物”将于10月19日下午4点在北京第一空间启幕。展览由皮道坚策划,由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和巽美术馆联合主办。“物物”展出李邦耀2024年新作《生产之谜》《千里江山图》《坤》《肉体生产》等,也包括自2019年以来的创作包括《室内》《私人手册》《遗忘之诗》等系列。在李邦耀近四十年的创作中,通过“物”的符号来陈述自己对人的异化的见解,和一种带有社会发展史眼光的人文关怀,始终未曾改变。

 

物物——人的解救之道

文/皮道坚

在李邦耀近四十年的创作中,通过精心挑选的符号来陈述自己对人的异化的见解,和一种带有社会发展史眼光的人文关怀,始终未曾改变。

李邦耀的作品常常会给人执着于物体与物件本身的印象。这种刻板印象往往导致于简单粗暴地将其创作归结为“波普艺术”的延续,过于偏重哲学观念,而忽略其作品中的人文和情感底色。事实上,李邦耀对物的呈现本质上出于对人的关怀。在他的作品中,人只是在形象与叙事上缺席,却总是通过物的表现而真实在场。《室内》,虽然是极其简洁的线条风格,但是普通的物件和陈设却处处显示出人的温度。《私人手册》是通过物反射出阶级、阶层与趣味等精神层面的内容。沿着对人关注和关怀的脉络,我们就不难理解《生产之谜》系列和装置作品《千里江山图》《坤》等他的最新创作。

《生产之谜》的灵感来自于顺德。作为佛山的一个行政区,顺德是中国南方工业重镇之一,拥有雄厚的工业基础和发达的制造业,是中国最大的家电和家具生产基地之一。顺德作为城市的崛起几乎与中国中产阶级的崛起同步,但是人们记住了它的产品,却很少关注那些产品背后的人。在名为《生产之谜》的系列绘画中,李邦耀除了一如既往地用他极简的线条风格呈现了生产各种家电和家具的机器以外,墙上的标语显然是为了透露出人的存在:“今天不努力工作,明天努力找工作”、“大家一条心,其利可断金”、“养成良好习惯、提高整体素质”、“遵从要事优先原则,时刻留意你的进度条”、“人品决定产品、产品体现人品”、“如果你不知道你的方向、你就永远不可能到达”。这些兼有打工文学趣味的鸡汤口号,折射出了生产体系背后的产业存在及其自我规训。现代商品的生产体系和制度,不仅生产出海量的商品,也生产出消费和制造商品的人和价值观。与《室内》和《私人手册》中对于都市人、中产阶级的聚焦不同,《生产之谜》不仅关注到生产体系之中的物,更是将焦点从物的占有者转移到物的生产者。他的关注由审美、趣味扩展到那些被生产规训的人以及物的生产体系。

毫无疑问,李邦耀作品的观念与现代哲学中的商品理论和资本主义批判密切相关。沿着马克思关于商品和异化的经典理论,列斐弗尔提出了景观的概念。景观不仅仅是指可见的城市景观或自然风光,而更多地是指一种社会实践和意义的空间化表达。景观是社会关系的空间表现,是人们生活和活动的场所,是被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所构建和赋予意义的空间。列斐弗尔认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景观被商品化、城市化和官僚化,不再是人们生活和创造的空间。李邦耀的创作呈现的就是列斐弗尔诟病的“景观”。列斐弗尔说“资本堆积到一定程度就成为了景观”。在李邦耀这里物件堆积的景观不仅是一种物质空间,更是一种被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所赋予意义的社会空间。从《生产之谜》开始,李邦耀已经不再满足只是将物呈现为景观,而是将注意力从物、商品和趣味转向了物的生产体系及其背后的权力关系。《生产之谜》所探讨的问题让我们想起,德勒兹在《千高原》抛出来的问题,即如何在资本主义生产制度下重新建立人的联系和自主性。这种结构体现为中心化的生产线劳作,各司其职,一环套一环。因此它必然对人进行规训,也必然会限制了人们的自主性和创造力,如同我们在《生产之谜》里看到的标语那样。德勒兹主张打破传统的权力关系,寻求分散化和多样化的生产方式。他提出了“分子化”的概念,强调个体和群体之间的互动、关系和连接,以促进更具包容性和创造性的社会关系。

或许装置作品《千里江山图》《坤》让艺术家在东方哲学里感觉到了更高层次的解决之道。《千里江山图》在一个巨大的管道上,连接了各种压力表、温度计以及控制阀门,用最直观的方式呈现出生产体系中的各种检测、控制和调节,在此却被戏谑挪用的《千里江山图》题名顷刻间去功能化。李邦耀以其少有的近乎调侃的游戏态度,让我们想起了庄子的《逍遥游》,也想到了他的那句名言:“物物而不物于物”——支配物而不为物所支配。庄子的下一句话是:“念念而不念于念”,意谓超越琐碎的念头,保持内心的平静与清明。此乃深刻的人生哲理与处世智慧,两者都提示我们要超脱物质的束缚,追求心灵自由与思想的升华。

作品《坤》通过蓝色的管道,以视觉上的象征表达出易经中的坤卦。坤卦含义的本身是大地,也象征着收敛和聚集的力量,像大地一样聚集各种资源,为生长和发展提供土壤。从表面上看,李邦耀在此比拟的现代商品生产中流动与流行,更深层次上看,《坤》在象征大地和母亲的同时,代表着包容、孕育、柔顺、滋养等特质。它是一种柔软的能量,代表着一种静而能应变的状态。或许李邦耀在此暗示,这才是从物的节奏中,对人(使用者和生产者)的解救之道。

Works

​展出作品

室内18号 布上丙烯 180 x 280 cm 2019

室内19号 布上丙烯 140 x 360 cm(140x180cm x2pcs) 2019

私人手册6号 铝板、数码刻线、亚克力 240 x 120 x 100 cm x 2 2019

私人手册9号 铝板、数码刻线、亚克力 240 x 120 x 100 cm 2019

千里江山图 PVC管、仪表、阀门、喷漆 1000 x 40 x 55 cm 2024

坤 PVC 管 290 x 250 x 180 cm 2024

迷魂药3号 布上丙烯 120 x 150 cm 2011

室内17号 布上丙烯 200 x 150 cm 2015

生产之谜4号 布上丙烯 180 x 280 cm 2024

生产之谜1号 布上丙烯 200 x 240 cm 2024

Artist
艺术家
艺术家肖像_李邦耀.jpeg

李邦耀

 

李邦耀,1954年生于中国武汉,1978年毕业于湖北艺术学院美术系,1978至1992年在湖北美术学院工艺系任教,1993至2015年在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担任教授。李邦耀是中国当代艺术中具有代表性的波普艺术家之一。他30余年的个人艺术经验在某种意义上折射出了中国现代艺术的流变——从表现主义到立体主义,从原始主义到观念艺术,从过程艺术到波普艺术。

20世纪80年代,李邦耀作为湖北现代艺术团体“部落·部落”的组织者之一参与了85新潮美术运动。在1986年湖北美院的“部落·部落第一回展”上,李邦耀展出了题为《山泉》《琅琊草与画架上的琅琊草与人》《没有琅琊草的协奏》等四件作品,以自然主义+象征主义的手法,通过对“自然”与“文明”间关系的阐释,来构建从远古到未来的人类发展史。1992年随着中国的市场经济的开始,李邦耀创作了他的成名作《产品托拉斯》,并参加了同年举行的“广州双年展”。

李邦耀近年来的个展包括:“物”的研究1990 -- 2020(合美术馆,武汉,2021),迷魂药(当代唐人艺术中心曼谷空间,曼谷,2021),遗忘之诗(Jardin Orange 艺术公馆,深圳,2020),室内史(谷仓当代艺术空间,深圳,2019),寻常(红专厂当代艺术馆,广州,2019),室内(ODRADEK 比利时,布鲁塞尔,2017),物像志(广州53美术馆,2011),物象考古学(北京德山艺术空间,2008),物种起源(MoonGallery,香港,2008)等。

他的作品也在2013年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第三届深圳当代艺术双年展,巴西库里蒂巴奥斯卡尼迈耶博物馆,北京民生美术馆,北京中间美术馆,上海民生美术馆,上海明圆当代美术馆,广东美术馆,深圳OCAT当代艺术中心,湖北美术馆,武汉合美术馆,岭南美术馆,成都市美术馆,成都何多苓美术馆,顺德巽美术馆,苏州巴塞当代美术馆等场馆展出,作品被国内外机构和个人收藏。

Inquire
策展人
策展人肖像_皮道坚.jpeg

皮道坚

 

皮道坚,1981年毕业于湖北艺术学院研究生班美术史论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20世纪80年代曾参与创办及编辑《美术思潮》,任编委、副主编。1988年被聘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1992年调华南师范大学美术系,曾先后任美术系副主任、主任。曾策划和主持多种展览及学术研讨会,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策展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美术馆学术委员会顾问。

 

Inquire for information  |  查询更多资讯

Subscribe to our Newsletter | 订阅我们的简讯

Follow us  |  关注我们

  • Grey Facebook Icon
  • chn_wechat
  • Grey Instagram Icon
  • Artsy_logo.svg copy
  • Grey YouTube Icon
  • Grey Vimeo Icon
  • Ocula symbol 2
  • LinkedIn
  • XiaohongshuLOGO

Career Opportunities |  职位空缺

Copyright ©1997- 2025 Tang Contemporary Art; All rights reserved.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