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亚历桑德罗·吉安尼个展《多重虚幻》

 

 

 

​策展人:米开拉·塞纳

2.22.2025 - 3.19.2025

​香港黄竹坑空间

每件艺术作品都是对文化记忆进行破坏和重组的过程。

——瓦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

 

现实是复杂的,它通过无数的变体展现出来,而所有这些都取决于我们的感知。在这无休止的流动中,图像不仅仅是静态的再现;它们持续存在,抵抗时间,溶解,并以新的形式重新出现,揭示其流动和变化的本质。亚历桑德罗·吉安尼(Alessandro Giannì)以其全新的作品,邀请公众探索这片不稳定的领域,在这里,可见与不可见在持续的对话中交织在一起。正如哲学家莫里斯·梅洛-庞蒂(Maurice Merleau-Ponty)所说:我们从未将世界视为既定的事物,而是将其视为一个充满可能性的领域。

 

展览的标题多重虚幻灵感来自2018年的一幅画作,并介绍了一系列在2024年至2025年间构思的作品。在这里,吉安尼质疑图像的本质,通过一种增强碎片唤起力量的创作过程对其进行解构和重塑。他画布上的主题来自不同的语境,并被剥离了其原始含义:神圣的图像,过去杰作的细节,或来自他先前作品的元素。从语境中抽离出来后,这些碎片转化为漂浮的物体,悬浮在识别与抽象、记忆与重塑之间的存在。这种操作不仅仅是一种移除的行为,而是一种视觉语言的重写,它邀请观者重新考虑他们与图像的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吉安尼与格哈德·里希特(Gerhard Richter)等艺术家的实践相一致,后者通过使用模糊,表明图像的真理与主观感知内在相关。

 

吉安尼的绘画绝非理性过程的结果;相反,它以通过姿态形成的直觉为食。每一次笔触都成为一种唤起行为,一种捕捉短暂和超验的尝试。对于艺术家而言,图像代表了思想与物质的交汇点,有形与虚幻在此相遇。因此,他的绘画实践成为一种视觉考古学,一场穿越时代和语言的旅程,其中数字与有机融合,产生前所未有且令人回味的场景。

 

多重虚幻是吉安尼之前在亚洲举办的个展的另一面,即2023年在曼谷当代唐人艺术中心举办的冲破黑暗Breaking Darkness)。虽然在冲破黑暗中,艺术家通过碎片探索了图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存续的方式,但多重虚幻将探究转移到感知的未知面。在这里,图像的解体不是一种否认的行为,而是接受解体作为创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次新展览中的作品不仅承认了记忆的分量,还赞美了记忆,将过去重组为不断变化的新形式,悬浮在视觉和内省之间。

 

亚历桑德罗·吉安尼在当代唐人艺术中心的展览不仅是一个发现一位不断发展的艺术家的机会,也是一个反思我们时代图像本质的邀请。在一个信息和视觉超载成为常态的时代,多重虚幻犹如一座沉思的灯塔,呼吁我们探索意识的深处,并认识到艺术的变革力量。正如艺术评论家罗莎琳·克劳斯(Rosalind Krauss)所写:当代艺术与其说是物体的生产,不如说是创造挑战我们对世界理解的体验。在这种背景下,吉安尼将自己定位为一个复杂现实的诠释者,其中空虚与丰满、缺席与存在在永恒的演变中交织在一起。

 

米开拉·塞纳(Michela Sena)

Works

展出作品

亚历桑德罗·吉安尼 瓦解与重生 布面油画 270 x 370 cm 2025

亚历桑德罗·吉安尼 破碎 布面油画 197 x 249 cm 2024

亚历桑德罗·吉安尼 多重虚幻 布面油画 197 x 398 cm 2025

亚历桑德罗·吉安尼 始,亦是终 布面油画 197 x 370 cm 2024

亚历桑德罗·吉安尼 已知形式的崩塌 布面油画 200 x 150 cm 2024

亚历桑德罗·吉安尼 图像与虚空之间 布面油画 200 x 150 cm 2024

亚历桑德罗·吉安尼 破碎的倒影 布面油画 139 x 179 cm 2024

亚历桑德罗·吉安尼 多重虚幻 布面油画 70 x 50 cm 2018

亚历桑德罗·吉安尼 挥之不去的阴影 布面油画 149 x 99 cm 2025

亚历桑德罗·吉安尼 未尽之言 布面油画 250 x 197 cm 2025

亚历桑德罗·吉安尼 褪去的记忆 布面油画 150 x 100 cm 2024

亚历桑德罗·吉安尼 往昔的幻象 布面油画 135 x 85 cm 2025

亚历桑德罗·吉安尼 目光之外的智慧 布面油画 90 x 70 cm 2024

亚历桑德罗·吉安尼 虚幻的过去 布面油画 135 x 85 cm 2025

亚历桑德罗·吉安尼 无题 布面油画 70 x 90 cm 2024

亚历桑德罗·吉安尼 无题 布面油画 198 x 150 cm 2024

亚历桑德罗·吉安尼 无题 布面油画 70 x 90 cm 2024

亚历桑德罗·吉安尼 无题 布面油画 150 x 150 cm 2024

Artist
艺术家
Artist portrait.jpg

亚历桑德罗·吉安尼

1989出生于罗马意大利

 

他的创作方式包括从网络上收集美学碎片,并试图给它们一个新的存在形式。他的实践涉及绘画的类比与新媒体、互联网和数字文化相融合,研究数字宇宙、平行宇宙和人类梦幻般的内省世界之间的联系。在他的研究中,包含不同类型的作品,既有传统性质(绘画和雕塑),也有技术性质(AIVR、视频、动画、3D打印)。2019年,亚历山德罗创造了“VASARI”,这是一种人工智能,能够模仿他的创作和生产概念的过程,并帮助他创作草图。2020年,他作为Spaziomensa的创始人之一,开设了这个艺术家经营的空间,旨在提升罗马艺术的活力发展。

 

亚历桑德罗·吉安尼的展览包括:《亚历桑德罗·吉安尼:冲破黑暗》,当代唐人艺术中心,曼谷,泰国,2023;《DUE TO THE IMAGE》,Postmasters 画廊,纽约,美国,2023;《Frammenti da lontano》,Galleria Mazzoli,莫德纳,意大利,2023;《竞赛#3》,与克里斯塔洛、斯特鲁图拉共同举办三人展览,奥德斯卡契宫,罗马,意大利,2022;《后我世代:如何书写年轻艺术家》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中国,2022;《全球之歌》当代唐人艺术中心香港中国,2022;《失语》,当代唐人艺术中心,香港,中国,2021;《源于图像》个展,Postmaster画廊,纽约,美国,2021;《II》与卢卢·努蒂共同举办双人展览,Spaziomensa,罗马意大利,2021;《Questa Razza Di Diavoli Non Conosce Regole! 》,制汇嘉年华,《时代的启示》,由洛伦佐·吉戈蒂策划,AlbumArte协会,罗马意大利,2019;《Messincéna》,由Numero Cromatico策划,Pastificio Cerere基金会,罗马意大利,2019。在2020年,他成为Spaziomensa的创始人之一,这是一个旨在提升罗马艺术氛围的艺术家运营空间。除此之外他还在第73届威尼斯电影双年展上担任EGH(一个由恩里科·盖兹和埃米利亚诺·蒙塔纳里合作的项目)的艺术总监。

在2024年,他代表意大利绘画参加在中国河北廊坊的ENNOVA艺术博物馆举办的展览《绘画的力量》,与玛琳·杜马斯、安尼施·卡普尔、博纳德·弗瑞兹、克里斯托弗·勒布伦和约尔格·伊门多夫等艺术家共同展出。

Inquiry

Beijing

1st Space

D06, 798 Art District,

No.2 Jiuxianqiao Road

Chaoyang Dst. Beijing, China

2nd Space

B01, 798 Art District,

No.2 Jiuxianqiao Road

Chaoyang Dst. Beijing, China

Headquarters Space

B5, Yard No.3, Jinhang E. Road., Shunyi Dst, Beijing, China

Hong Kong

Central Space

10/F, H Queen's,

80 Queen's Road Central, Hong Kong

Wong Chuk Hang Space

Unit 2003-08, 20/F, Landmark South,

39 Yip Kan Street,

Wong Chuk Hang, Hong Kong

Bangkok

Room. 201 - 206
River City Bangkok,
23 Soi Charoenkrung 24,

Bangkok, 10100, Thailand

Seoul

B2, 6,

Apgujeong-ro 75-gil, Gangnam-gu,

Seoul, 06011,

Republic of Korea 
 

Singapore

402 Orchard Road,

Delfi Orchard, #06-01/02,

Singapore 238876

Inquire for information  |  查询更多资讯

Follow us  |  关注我们

  • Grey Facebook Icon
  • chn_wechat
  • Grey Instagram Icon
  • Artsy_logo.svg copy
  • Grey YouTube Icon
  • Grey Vimeo Icon
  • Ocula symbol 2
  • LinkedIn
  • XiaohongshuLOGO

Subscribe to our Newsletter | 订阅我们的简讯

Copyright ©1997- 2025 Tang Contemporary Art; All rights reserved.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