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跨越边界:当代具象视角》群展

策展人:米开拉 · 塞纳

5.17 - 6.19, 2024

​香港黄竹坑空间

香港当代唐人艺术中心荣幸呈献《跨越边界:当代具象视角》群展。展览由米开拉 · 塞纳策展,展出艺术家阿尼拉 · 普雷斯顿、本齐拉、杰弗里 · 布约、朱迪塔 · 布兰科尼、朱塞佩 · 穆拉斯、乔恩 · 伯格曼、昆坦 · 因格拉尔、伦卡工作室和韦达尔 · 里亚迪的精选作品。

展览呈现了不同表达方式的混搭,同属一代的艺术家们展示了当代绘画的新鲜快照。具体而言,从展示的作品中浮现出的是一种重新构思具象艺术和我们当代性特征的交汇点。其价值不仅在于记录一个时代,在某一时刻凝固其艺术,观众也被吸引和驱使踏上内省之旅,并带上进一步的探问和反思。

 

通过对人类形式及其与世界的关系的独特诠释,阿尼拉 · 普雷斯顿(1998年生于英国)的沉思画布揭示了人类情感的复杂性。她的作品中散发出一种超现实主义气息,充满梦幻氛围的绘画让我们深入挖掘自己的潜意识,内省自己的敏感性。

 

与普雷斯顿的作品相似,昆坦 · 因格拉尔(1985年生于比利时)的绘画起初看起来很熟悉,借鉴了老大师的意象和技巧。然而,在这个表面之下,其探索了我们的潜意识和集体回忆。因格拉尔的作品超越了共享的视觉词汇,呈现了看似可识别的元素,如花环、鸽子和花朵;但仔细观察后,它们显示出扭曲的抽象形式。在具象的本质下,因格拉尔的绘画挑战了我们对现实的理解。通过对经典主题和图像的重新诠释和去情境化,他的艺术成为了疏离的寓言。因格拉尔的作品邀请观众重新思考他们的感知和期望,引发他们与表象和意义的复杂性进行对话。

韦达尔 · 里亚迪(1980年生于印尼)的艺术与普雷斯顿和昆坦·因格拉尔的方法相近。里亚迪捕捉日常生活的本质,将观众带入一个现实与想象交织的世界。通过他对色彩和形式的熟练掌控,鲜明的用色和细致的细节塑造出处于超现实维度中的场景。里亚迪的具象艺术构成了一幅视觉图腾,通过突显随机性的元素,他引导我们的意识反思当今社会的复杂性,普遍的失落和渴望主题往往在他的绘画中潜移默化地浮现。里亚迪的艺术与观众在深层次上产生共鸣,建立起超越文化界限的联系。

 

杰弗里 · 布约(1990年生于法国)模糊了文化界限的具体特征,将他自己文化所继承的法国美学与日本文化的影响融合。他的当代风格融合了漫画、流行艺术、立体主义和意大利未来主义,唤起渴望和回忆的情感。展出的最新系列受卡通流行文化的启发,将几何设计与色彩融合,为他的美学带来了更加令人动容的演进,其尤以黑白灰色调瞩目。

 

也许最明显的从“传统”绘画美学中突破出来的是乔恩 · 伯格曼(1979年生于英国)在展览中展出的作品。他将抽象表现主义的潜在情感混乱转化为充满活力的色彩爆发,将可爱和一丝野性相结合,并接纳童稚的美学,同时拒绝任何明显或甚至微妙的传统,这已成为他所属的前卫艺术界的核心策略。通过接受这种新鲜的视角,我们开放心胸迎接一个由新发现的内在逻辑引导的艺术场景。

 

本齐拉(1984年生于泰国)的艺术也具有同样的个人特色。他的艺术风格汲取了流行文化、街头潮流、音乐和时尚,无缝地融合在各种媒介中,如壁画艺术、凋塑、玩具和产品设计。他的标志性作品「LOOOK」是他为《跨越边界:当代具象视角》创作的作品的主题,这一核心角色具有三只眼睛,灵感来源于科幻小说和神秘事物,象征着希望和前瞻的视野,反映了艺术家的情感和直觉。

 

朱塞佩 · 穆拉斯(1995年生于意大利)的视角则截然不同。性经常成为他艺术创作的主题,促使他深入人类心灵深处,模糊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之间的界限。这种亲密关系的本质渗透在他的作品中,反映了他对当代西方文化中亲密关系意义的探索。在这个时代,社交媒体放大了人们对日常生活进行数字广播的冲动,他仔细研究了这种现象如何侵蚀个人与公众之间的界限。

 

与穆拉斯一样,朱迪塔 · 布兰科尼(1999年生于意大利)的语言也是独一无二的。她的艺术作品就像现代的童话故事,邀请观众走进她笔下迷人而多样的女性世界。在这个领域中,神话或幻想中的人物与偶尔出现的真实人物肖像并存。布兰科尼采用了一种「累积」的技巧,在画布的正反两面层层叠加颜料,直到画面空间充满了符号、绘画细节、凋刻和纹身,这些都来自于她不断发展的绘画语言档案。正如艺术家所表达的那样,她的目标是构建一个能够传达创新、自由和宁静的全新词库。

 

自传也是伦卡工作室(1986年生于萨尔瓦多)的诗意所在。他笔下的人物自信果敢、衣着鲜艳时尚,这与他的萨尔瓦多血统形成了矛盾的对照。他的艺术作品巧妙地将个人故事、自省思考和民间传说元素交织在一起,重塑了视觉符号,对断裂的历史叙事进行了重新掌控。

Works

本齐拉 重生 布面丙烯 120 × 100 cm 2024

阿尼拉 · 普雷斯顿 午夜漫步 布面丙烯 120 × 150 cm 2024

阿尼拉 · 普雷斯顿 通向消逝的道路 布面丙烯 120 × 150 cm 2024

杰弗里 · 布约 声爆:纳克鲁斯 布面丙烯 162 × 130 cm 2024

杰弗里 · 布约 声爆:超音鼠 布面丙烯 162 × 130 cm 2024

杰弗里 · 布约 梵高的鸢尾花 布面丙烯 162 × 130 cm 2024

杰弗里 · 布约 梵高的向日葵 布面丙烯 162 × 130 cm 2024

韦达尔 · 里亚迪 亲爱的家人 布面油画 200 × 150 cm 2023

韦达尔 · 里亚迪 分枝 布面油画 150 × 115 cm 2023

朱迪塔 · 布兰科尼 X 布面油画 130 × 100 cm 2023

朱迪塔·布兰科尼 无题 布面油画 130 × 100 cm 2023

朱塞佩 · 穆拉斯 亚马逊 布面丙烯、碳粉、粉彩 150 × 115 cm 2024

朱塞佩 · 穆拉斯 蜻蜓带着覆盆子振翅远飞 布面丙烯、碳粉、粉彩 120 × 100 cm 2024

朱塞佩 · 穆拉斯 黑色长发打乱了那段梦境的回忆 布面丙烯、碳粉、粉彩 240 × 200 cm 2024

昆坦 · 因格拉尔 我曾送你玫瑰 一 布面油画 130 × 100 cm 2024

昆坦 · 因格拉尔 我曾送你玫瑰 二 布面油画 130 × 100 cm 2024

昆坦 · 因格拉尔 :O 布面油画 21 × 14.5 cm 2024

昆坦 · 因格拉尔 :( 布面油画 21 × 14.5 cm 2024

伦卡工作室 旅程塑造了你 布面油画 206 × 305cm 2022

乔恩 · 伯格曼 优点与缺点 布面丙烯 163 × 183 cm 2022

乔恩 · 伯格曼 水气留印 布面丙烯 163 × 147 cm 2023

乔恩 · 伯格曼 融化 布面丙烯 61 × 45.7 cm 2023

乔恩 · 伯格曼 向日葵 布面丙烯 61 × 45.7 cm 2023

Artist
艺术家
IMG_2777.jpg

阿尼拉・普雷斯顿

1998年生于英国考文垂

现工作及生活于英国拉格比 

 

阿尼拉・普雷斯顿于2021年获得了利兹大学的美术学士学位。普雷斯顿在大学的最后一年度是在封闭环境中度过的。她的绘画作品通常呈现墙上的人物,这些人物位于窗户前,透过窗户可以看到茂盛的植物,或相反地,石油钻井平台等环境破坏主题之意象。从隐喻的角度来看,她的作品就像一扇扇窗户,让观者可以看到外界自然美景,同时引起人们对当前环境威胁的关注。透过这种媒介,艺术家旨在激发人们对自然世界的责任感。

 

艺术家于现代环境中重新诠释古典元素,创造出神话般的氛围,将当代元素和宏伟的柱子,中世纪服饰等古典主题相结合,以超凡脱俗的色调进行描绘。受到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宗教作品的影响,叙事性是普雷斯顿作品的重要特点,凝聚于作品中元素之间的沉思关系里。

 

2022年,普雷斯顿进入英国英格拉姆奖决赛,并入围了英国皇家艺术家协会2023年罗马奖学金决赛。她曾举办过一些个人展览,包括在意大利米兰L.U.P.O举办的「Cheaper than therapy」(2024),以及在英国伦敦Black White画廊举办的「Vanity」(2023)。她也参与了一些群展,包括在伦敦Sarah Kravitz画廊举办的「Figure this(I)」和「Figure this(II)」(2023),以及在伦敦Liliya画廊举办的「Hunting the Dawn」(2023年)。

Artist-Benzilla.jpg

本兹拉

1984年生于泰国曼谷

现工作及生活于泰国曼谷

 

本兹拉是泰国最着名的街头艺术家之一,于2007年毕业于曼谷大学的美术与应用艺术专业。他最着名的作品是他的标志性角色「LOOOK」,一个来历不明的三眼外星人,代表了一个局外人的视角。本兹拉将这个角色融入到充满色彩的构图中,描绘了他童年时代的流行文化影响,以及街头艺术、神话和科幻元素,他作品中对滑板、90年代时尚和音乐文化的参考尤为普遍。因此,他的作品通过一个陌生外星人的初次视觉和经历的视角,重新诠释了怀旧的主题,呈现出新奇的故事。

 

通过他的多学科实践,包括绘画、素描和雕塑,本兹拉将观众引入到「LOOOK」在这些生动风景中的旅程。该艺术家在当地和国际上广泛展出。个人精选展包括「Alter Ego」(2023)在美国洛杉矶的Thinkspace Projects举行;「迷失天堂」(2023)在泰国曼谷的Trendy Gallery举行;「沙漠中的钻石」(2023)在台湾台北的333画廊举行;以及「MUSIC ON」(2022)在英国伦敦的The Waluso Gallery举行。精选联展有「更美好的明天」(2024)在洛杉矶的Thinkspace Projects举行;「爱在延续」(2024)在伦敦的StolenSpace Gallery举行;以及「圣诞颂歌」(2023)在法国巴黎的Maison Ozmen举行。

289690958_465176388896125_8218627416735395559_n.jpg

杰弗里・布约

1990年生于法国索恩河畔沙隆

现工作及生活于日本

 

1990年出生并在法国,现工作并生活于日本,杰弗里・布约的多元文化背景深深影响着他,他不断努力融合不同的风格和技巧,创作出带有他独有风格的作品。虽然他专注于创作单色艺术作品,但最近他开始将色彩融入作品中,为他的艺术实践增添了新的维度。作为一位对肖像画充满热情的艺术家,杰弗里发展出一种以简洁线条和流线型美学为特征的风格。他从日本流行文化和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并受到漫画视觉语言的启发。

 

最近,艺术家还尝试创作流行艺术作品。作为一个年幼女儿的父亲,他以不同的方式体验流行文化,透过她的眼睛重新感悟自己的童年英雄,并不断接触这些在东京广为流行的形象。在当今社会超级消费主义的背景下,画作往往被视为标准的消费品,而不是一种神圣的艺术形式,而艺术家的创作方法对此有更深层次的思考。杰弗里认为,每位艺术家都有必要活在当下并成为当下的见证人。流行文化不再仅仅是一种运动,它已成为我们当代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艺术家曾举办的部分个展包括:在英国伦敦Stolen Space画廊举办的《Tokyoverse》(2024年)、在台湾台北OVO画廊举办的《OTOKO ONNA HANA》(2023年),以及在美国迈阿密Ascaso画廊举办的《Mr & Mrs》(2023年)等。

142475123_450236009680933_4793066119971551507_n.jpg

朱迪塔・布兰科尼

 

1998年生于意大利圣奥梅罗

现工作及生活于意大利米兰和泰拉莫 

 

朱迪塔・布兰科尼于 1998 年出生于意大利圣奥美罗,现时在意大利米兰和泰拉莫两地生活和工作。 布兰科尼的画作混乱,色彩杂乱无章,生动的颜料块透过对表面的刮擦和吞噬勾勒出各种形状。人物的姿势和态度暗示着时而色情、时而疯狂的气氛是其作品的特点。 透过强烈的色彩、滑稽的姿态和生动的构图,布兰科尼的画作喧闹、嘶吼,能够在观众的眼中尖叫。

Giuseppe-Mulas.webp

朱塞佩・穆拉斯

 

1995年生于意大利阿尔盖罗

现工作及生活于意大利都灵

 

朱塞佩・穆拉斯1995 年出生于阿尔盖罗。 从萨萨里的菲利波菲加里艺术学院毕业后,他来到都灵,并于 2019 年在阿尔贝蒂娜学院完成了绘画艺术硕士学位。

 

穆拉斯的作品具有自传性质,灵感来自日常生活,特别是他最近前往亚马逊地区旅行了四个月,与一个雨林土着社区的成员共渡了一个月的经历。 穆拉斯对土着人民使用废弃和回收的轮胎来制作日常物品的做法印象深刻,回到意大利后,穆拉斯创作了《爬行者的重要联系》(“The Vital Connection of a Creeper”),一个由回收轮胎橡胶製成的大型雕塑。 该雕塑是包围劳孔的蛇的当代版本,由鳞片状橡胶碎片组成。 《爬行者的重要联系》在锡拉丘兹的 Antico Mercato di Ortigia 展出,由 Demetrio Paparoni 担任策展人,同时也为艺术家的绘画创作带来了新的变化。

1280px-MK12299_BeyondTellerand_Jon_Burgerman.jpg

乔恩 · 伯格曼

 

1979年生于英国伯明翰

现工作及生活于美国纽约

 

乔恩 · 伯格曼的艺术品中的角色以模糊的边缘为特色,这些角色概括了当代生活的矛盾之处。尽管它们看似简单,通常瞪着大眼睛,但这些角色传达了各种复杂的情感和焦虑。通过滑稽和困扰的表情,他的作品探索了由Xanax、Dualist、Lexapro和Chameleon为标题的各种主题。伯格曼的创作灵感源自于20世纪初的动画、抽象表现主义、CoBrA运动、原生艺术和波普艺术在内的各种艺术运动和风格,这些对塑造他的艺术视野和方法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如此,伯格曼试图通过他的艺术作品挑战观众,从而以新颖和非传统的方式看待世界。他坚信从事简单的创造性活动不仅可以改变个人的世界,亦可影响和重新塑造我们所生活的更广泛的世界。

 

该艺术家的作品被世界闻名的艺术机构收藏并展出,其中包括在伦敦的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V&A)美术馆和奥地利的Oö-Kultur博物馆,以及伦敦的泰特现代艺术馆、首尔的M当代美术馆、匈牙利的路德维希当代美术馆与成都时代美术馆。伯格曼的部份个展包括在伦敦的Omni画廊举办的《Sim City》和Ojiri Gallery举办的《热点》;在波士顿的Praise Shadow艺术画廊的《Eye Candy》;在香港和新加坡的WOAW画廊举办的《群体心理治疗》、《新朋友》,以及《热情四溢》;在法国里昂的Galerie Silka举办的《别往心里去》,和在台北Dopeness Art Lab举办的《酷毙了》。除此之外,伯格曼也在多个国际艺术博览会,如在韩国釜山举行的BAMA艺术博览会与Urban Break艺术博览会,在德国柏林和科隆举行的MISA艺术博览会,以及在台湾举行的台北当代艺术博览会。

quinten_ingelaere_0.jpg

昆坦 · 因格拉尔

 

1985年生于比利时根特

现工作及生活于比利时安特卫普和波兰罗斯奇茨夫

 

自2014年以来,因格拉尔一直在安特卫普皇家艺术学院教授绘画。 他的绘画运用17世纪大师的技法,将古典主题和图像重新置于异样和恐怖的构图中,从而颠覆了传统的静物画类型。 通过将可识别的物体抽象化成无定型的结构,因格拉尔的构图是异乎寻常和令人不安的,旨在质疑艺术史中的经典主题和原型如何扎根于我们的集体记忆中,以及它们如何应对我们当代艺术的认知。

 

因格拉尔的作品也参考了战争期间及以后的巴洛克、超现实主义和魔幻现实主义的绘画传统,传达了艺术家作为一名实践的历史学家在历史上前行的意图。 他的绘画作品充当了一个「图像档案」,其中包括发现和自设的物件,这些物件以奇异的方式互动,赋予了新的含义。 通过这种方式,因格拉尔向过去的绘画艺术致敬,同时重新诠释了逼真的绘画幻觉。

 

因格拉尔最近的同名个展(2024)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的Dauwens & Beernaert举行。 他参加的其他群展包括「老派」(2023)Dauwens & Beernaert,布鲁塞尔,以及「Johs de Eyck me fecit」(2023)Dauwens&Beernaert,布鲁塞尔。 该艺术家最近还参展了卢森堡艺术周(2021)和布鲁塞尔艺术博览会(2021)。

w1200_86c9_earl-of-east-studio-lenca-interview-1.jpg.webp

伦卡工作室

 

1986年生于萨尔瓦多

现工作及居住于英国马盖特

 

伦卡工作室(José Campos)在20世纪80年代的暴力内战中逃离了他的家乡萨尔瓦多,与他的母亲从陆路来到美国,以一位非法移民的身份成长。伦卡工作室最终在英国定居,并于2019年获得了伦敦金史密斯大学的硕士学位。他的作品在全球被收藏和展出,最近被MER基金会收购。

 

他的作品专注于围绕差异、知识和可见性的想法。他五彩缤纷的画作描绘了充满不同服装和配饰的萨尔瓦多人物,以好玩的方式探索男性特质及萨尔瓦多的殖民历史和暴力冲突。帽子和服装反映了Los Historiantes的民俗传统。MS-13标志和第18街的纹身均没有出现。相反,异想天开的图像和大胆的色彩描绘了一种更柔和、脆弱的体验。

 

伦卡工作室作品中的人物体现了艺术家成长过程中的小插曲,展示了他逃离内战,以及在恶劣的现实环境中反思自己。伦卡工作室作品中的身份认同与萨尔瓦多及其邻国的身份认同是平行的。一层层的颜料、植物、动物、标志和人工制品代表了未被提及的故事和沉默的声音,并清楚反映了殖民主义、大规模移民和最近的文化帝国主义所带来的痛苦。伦卡工作室分享了一个未解决的叙事漩涡;是一个他自己和他文化流离失所的故事。

Inquire
Screen Shot 2024-05-14 at 17.45.19.png

韦达尔・里亚迪

 

1980年生于印度尼西亚日惹

现工作及生活于印度尼西亚日惹

 

韦达尔・里亚迪于2007年获得印尼艺术学院的美术学士学位。他是印尼政治改革晚期成长的艺术家一代,该时期见证了苏哈托政权的垮台,以及该国随后转型为民主共和国。这些社会政治变革,加上本地娱乐界迅速涌入的流行文化影响,成为艺术家实践的动力,他借鉴并利用各种大众媒体形式,创造出超现实和扭曲的世界。

 

他广泛的创作涵盖素描、绘画、壁画、雕塑和插画,探索了流行文化符号的心理象征。韦达尔在亚洲、澳大利亚、欧洲和美国广泛展出。他参加了第9、10和11届ARTJOG(2016、2017、2018)以及第7届亚太当代艺术三年展(2012)。除了世界各地的许多私人收藏之外,他的作品还收藏于昆士兰美术馆 | 现代艺术馆(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国家美术馆(澳大利亚)、安妮和戈登 · 森姆斯塔格艺术博物馆(澳大利亚)等机构中。

Inquire for information  |  查询更多资讯

Subscribe to our Newsletter | 订阅我们的简讯

Follow us  |  关注我们

  • Grey Facebook Icon
  • chn_wechat
  • Grey Instagram Icon
  • Artsy_logo.svg copy
  • Grey YouTube Icon
  • Grey Vimeo Icon
  • Ocula symbol 2
  • LinkedIn
  • XiaohongshuLOGO

Career Opportunities |  职位空缺

Copyright ©1997- 2025 Tang Contemporary Art; All rights reserved.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