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国际艺术家群展《可能的别处》

策展人:陆向怡、黄潆

1.26 - 3.15, 2024

​香港黄竹坑空间

此次展览展出的八位艺术家的20多件作品中,不同的人物描绘或将个体经验与精神气质注入形象,或寻求对人存在状态的表述和再现,作为对生命的坚韧、脆弱和活力的提醒。 在此,对人物的描绘是形象的模仿却并不止於此,与连接人的主体生命息息相关。 在个人主体性与之持续不断发生关联与对话之中,其描绘的「绝对主体」,不仅是人物本身,更包括人所处身的整体生存环境。 艺术家作为社会个体对群体意识的表达,个人记忆和感受作为人物群像切片,试图展现和调和生活无休止的迴圈中丰富的矛盾性和複杂情感。 於是,可能的别处并非对现实生活的逃离,而是愿潜入其中的发现和有益的超越。

郭耀贤的作品将亚裔美国人的形象融入带有美国西部风情的超现实风景中,画面底部电视信号测试图似乎是现实世界出现故障(glitch) 的小證据。 身著牛仔服饰的亚洲人形象跳出刻板,丰满且富有生命力,如同神话中的神。 媒介多样的作品自身成为一种感官刺激,身体之外的一切也洋溢著慾望:人物被老式电视机围绕,接受流行文化灌输的慾望映射;画中人物自身也对某些东西充满慾望,他们盲目地爱上了理想、文化或自己的身份,而在这种狂热中,他们实际上无法驾驭自己所处的文化。 

苏菲-尹·佈雷特兹的画面中赤裸身体的亚裔面孔女性人物反向凝视著观众,神秘的蓝龙虾与其一同出没,其曝露的自传元素是艺术家对个人历史与身份的探索。 海平线勾勒出广阔平原不可见的边界,一切近乎氤氲著人类集体最原始的乡愁。 女性的处境与离散的漫延在标题的诗意中又回归至生命与自然亲密的关係。 画面中冷暖交织、矛盾亦和谐的色彩与构图的形式美感并存,而佈雷特兹揭示美丽和谐之下其本质往往是痛苦、黑暗和悲伤的。 

德玛科·莫斯比的人物由松散粗犷的笔触勾勒出轮廓,衣著简樸,手捧白鸟,滞於水沼。 行为笨拙,面部模糊的人在厚塗的荒野背景下似乎陷入複杂的情感迷失,视觉隐喻了原始的人类经历和充满挣扎、徒劳和歧义的心理景象。 寓言式的叙事绘画引发对生活的反思:在反覆的日常旅程上真实的自我何在?所积累的情感创伤带来的是隐匿的破坏抑或是锻炼坚韧?

在灰色调的荒诞日常场景中,卫明辉的人物似乎常常陷入一种僵局,悬於行动与停滞之间。 我们在男性人物内扣双腿的尴尬感中发现韩炳哲所讨论的倦怠,这种功绩社会中逐渐消弭的否定性在此製造了一个允许逗留的閒适空间,提供一种悠长、缓慢的关注。 艺术家将视线盯准习以为常的状态,在眩晕下发现其本质也是一层需去对抗的幻觉。


苏航的作品画面中周遭环境的云层、岩壁凝滞厚重的形态似乎与艺术家对人物和题材的思考处理相平行:人物各有行动方向,无论是行於路上还是对日朝拜,信念与现实情况相衝突的胶著状态带来的巨大张力;刻意选择的寓言题材与造型原型在绘画的一次次行动过程中合理化自身的当代性,而这也是艺术家挣扎的问题意识的体现。 一起,形成激进而克制、异质性的绘画叙事。

袁元的作品体现更多对油画本体语言的的追求。 袁元在大块厚塗之上用刮刀製造肌理的衝击感,并把过程中偶发的产物永久留在画布上。 日常的人物在有意的处理下陷入写实和强烈的戏剧性拉扯之中,绘画的外在性(写实与处理)与内在性(绘画物件的精神本质和艺术家自己的内在状态)由此可见一斑。

王健则放弃更多叙事,将古典形式与当代生活图景巧妙结合,追求艺术家的主观表现趣味与视觉上的更纯粹。 在女性与室内空间的传统搭配中,紧闭的窒息感荡然无存,馀下日常的氛围感触。 纤细身形的少女们或背对观众或手持书本,面容不可见,展现神秘与拒绝的姿态,属於个体的五官被隐藏,强调代表状态的躯体。 刻意去除肖像感后少女呈现了一种同质化,作为符号灵活出入於不同空间。

李宰宪描绘的女性形象相较之下更为鬼魅微妙。 多重面孔与身影重叠,既存的界限彷彿也同女子的面部特徵一同被艺术家所模糊—身体/灵魂、真实/虚幻、在场/缺席、生者/死者。 这些女子是否会是伍德曼的化身?画布上的空间与现实分割,笔触在此化为碎片化和衝突的自我遗留下的痕迹,一切都是不确定的,错位且短暂的。 

Works
Artist
艺术家
image.png

德玛科·莫斯比


1991年生於美国堪萨斯城
现生活及工作於美国纽约

德玛科·莫斯比是一位纽约画家,他审视我们内心深处的自我,利用人物形象来反映和揭示生活磨难的沉重和複杂性。透过融入鸟类、绳索、岩石和风景等物体的象徵词彙,莫斯比创造了分层的叙事,将我们情绪状态的複杂性和迷失视觉化。他的画作聚焦於周遭的焦虑,质疑我们关係的稳定性,同时也检视导致我们感到焦虑、威胁和孤立的内在力量。

莫斯比於 2014 年在纽约视觉艺术学院获得艺术学士学位,并於 2021 年在纽约亨特市立大学获得艺术硕士学位。他的作品曾在纽约比肯的 Analog Diary、韩国Leeann 画廊、都灵卢斯画廊、纽约豪瑟沃斯、纽约Lyles & King和纽约UncleBrother展出。

JaeheonLee_figure in a garden.jpg

李宰憲

1976年出生於韓國

 

李宰憲根據人物同景觀可視化現有形式同未知空間。 他由畫家角度探索繪畫歷史,並將存在主義形式同未知空間融合到畫布上。 在李宰憲的繪畫作品上,幾個面孔有時會重疊在一個身體上,有時是兩個、三個或四個。 面部特徵和反覆擦拭的筆觸使其看起來與現實相去甚远,就好似一層霧懞懞的膜被塗抹上去;同時,被主題所穿戴的古典西方服飾給人以神聖和宗教的印象。 那些似乎已被擦掉的臉部構圖、以生動的筆觸描繪的服飾同背景展現了藝術家對於捕捉存在主義形式和未知空間的一貫態度。

 

李宰憲的作品在韓國和美國舉辦多個個展,也在其他重要的美術館展出,其中包括首爾市立美術館、光州美術館、全北道美術館等。

image.png

苏菲-尹·布雷特兹

1994年生於越南

苏菲-尹·布雷特兹在2018年在法国鲁昂的Neoma商学院获得了硕士学位。2021年,布雷特兹决定追随对艺术的热爱,成为了一名自学成才的全职艺术家。她目前居住并工作在巴黎。

布雷特兹的风格以她标誌性的梦幻超现实形象和对複杂情感状态(如恢复状态)的熟练描绘为特点。在描绘她的角色时,她常常将它们置於半开放的空间中,背景是温暖的日落或日出,模糊了人们在脆弱时建立的狭窄、庇护的「安全」空间的界限,突显了人类痛苦的条件的模糊性。为了打破传统的男性凝视,布雷特兹利用反向窥视,让坚定不移的女性形象直面观众,建立距离,主张对自己身体的控制权。布雷特兹她为自己的作品取名为自己的即兴和本能诗句。发自肺腑的诗歌,丰富了作品、观众与布佈雷特兹之间的对话层次。

精选个展包括《儘管一切,强大》,JD Malat画廊,伦敦,2023。最近的群展包括《Volery画廊》,迪拜,阿拉伯联合酋长国,2024;《勇跃的协奏曲》,当代唐人艺术中心,曼谷,泰国,2023;《夏季展览》,JD Malat画廊,伦敦,2023;《全体一起》,Lorin画廊,洛杉矶,美国,2023;以及《女性,赋权》,JD Malat画廊,伦敦,2022。

苏航.jpeg

苏航


1996年出生於湖南长沙

苏航2019年於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叁工作室获学士学位,并在2022年从该校获硕士学位。现工作生活於北京。苏航的绘画以自我的肉身经验为创作起点,探索个人化的情感表达与感知线索,尝试将自身的异质化实践线索来回应艺术谱系脉络与社会演变。在中国语境下,主要围绕艺术与政治的关係通过绘画展开回应与探讨。同时,希望根据不同的具体的个人问题意识,展开不同绘画方法与之匹配的去实践,而不刻意追求某一种恒定的风格,可识别的个人符号。

近期个展有《梦遊人》,Cassoulet Gallery,香港,2023。近年群展包括《发展绘画以免落後生活》,作者画廊,北京,2023;《炽热的前路》,inner flow Gallery,北京,2023;《如果你能看见》,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2023;《崭新的》,inner flow Gallery,北京,2023;《招牌动作》,一条艺术空间,上海,2023;《星辰与河流——青年艺术家项目》,上海展览中心,上海,2023;《我们这一代——90後的艺术》,山西省当代艺术馆,山西,2023;《搞砸春天》,檀谷•慢闪美术馆,北京,2023;《小孔成像》,南视觉美术馆,南京, 2023;《图像的影子——当代绘画的媒介、体制与空间》,谢子龙影像艺术馆,长沙,2023 等。
 

王健个人照.jpeg

王健


1987年生於哈尔滨市,中国

王健现工作和生活於北京。2010年毕业於中央民族大学油画系。王健往往能从日常私密化的生活景观中,获取到一种普遍化的、共通的审美经验,并构造出独一无二的具有当代绘画性与神秘装饰倾向的画面形式。他的绘画兼具感性的诗意笔触与理性克制的画面构成秩序,艺术家将自己的全部身心持续投入到一个私密空间的叙事中,女性的形象作为纯粹美的视觉象徵元素与其他视觉信息共同镶嵌在精緻高级的绘画本体语言之中,实现了人与空间关係、古典形式与当代生活图景之间相结合的完美範式。

参展经历包括,「入迷」(2023 颂艺术中心 北京)、「向墙壁发问-国际青年艺术家邀请展」(2023 颂艺术中心 北京)、「2023 JINGART艺览北京」(2023 北京展览馆,北京)、「成为巴尔蒂斯的女孩」(2021 幻艺术中心 北京)、「第八届北京国际双年展」(2019 中国美术馆 北京)等。
 

卫明辉个人照.JPG

卫明辉


2000年生於中国

卫明辉2022年毕业於河南师範大学油画系。艺术家以超现实绘画作为基础语言,大量打捞转瞬即逝又自相矛盾的时间线。他绘画的主体游离在名词,形容词,和副词之间,导向一种由机械性日常繁殖出的系统性幽默。在这种结构下,一切习以为常的状态都成为了艺术家不得不对抗的幻觉,进而还原初始的生命动机。

近期个展有《它在试图打破那个水杯 》,OUTSIDER局外人画廊,郑州。近年群展包括《是否抵达》,Tong Gallery+Projects, 北京;《梦之飞鸟》,当代唐人艺术中心,香港。
 

Inquire
Yowshien Kuo 旨在共生.png

郭耀贤


1985年生於美国

郭耀贤是一位以圣路易斯为基地的艺术家,主要从事绘画创作。他的作品融合了他作为一名台美人的个人经历,结合历史参照和批评,评论社会和种族不平等、文化建构、性别问题以及人类状况。郭於2014年从密苏里州圣路易斯的方邦大学获得了艺术硕士学位。最近,他获得了2022-23年度大河双年展艺术奖,并在圣路易斯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了个展。他的艺术作品还出现在许多出版物中,包括2020年的《新美国绘画》第149期,他在封面上显著亮相。郭曾在美国和欧洲各地参展。

袁元个人照.jpg

袁元


1971年出生於江苏南京,中国

袁元是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油画系第一工作室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理事。曾获第十叁届全国美展油画展银奖及教育部颁二十一世纪优秀人才奖项。油画作品《丰碑的记忆》、《苏和》、《敦煌女儿》等多幅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国家体育总局、国家大剧院、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大都美术馆、台湾长流美术馆等多家美术馆和机构收藏。
 
袁元使用油画材料和拓印的手段进行「複製」:他画的是等大的人体,画得过程本身是对人在画布上的複製,然後用类似拓印的复合手段去实现某种特殊的画面语言,力图用再「複製」来作为艺术语言去表现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反应,人的生存状态进而探索传统油画语言创新的可能性。
 

Beijing

1st Space

D06, 798 Art District,

No.2 Jiuxianqiao Road

Chaoyang Dst. Beijing, China

2nd Space

B01, 798 Art District,

No.2 Jiuxianqiao Road

Chaoyang Dst. Beijing, China

Headquarters Space

B5, Yard No.3, Jinhang E. Road., Shunyi Dst, Beijing, China

Hong Kong

Central Space

10/F, H Queen's,

80 Queen's Road Central, Hong Kong

Wong Chuk Hang Space

20/F, Landmark South,

39 Yip Kan Street,

Wong Chuk Hang, Hong Kong

Bangkok

Room. 201 - 206
River City Bangkok,
23 Soi Charoenkrung 24,

Bangkok, 10100, Thailand

Seoul

B2, 6,

Apgujeong-ro 75-gil, Gangnam-gu,

Seoul, 06011,

Republic of Korea 
 

Singapore

402 Orchard Road,

Delfi Orchard #06

Singapore

Inquire for information  |  查询更多资讯

Follow us  |  关注我们

  • Grey Facebook Icon
  • chn_wechat
  • Grey Instagram Icon
  • Artsy_logo.svg copy
  • Grey YouTube Icon
  • Grey Vimeo Icon
  • Ocula symbol 2
  • LinkedIn
  • XiaohongshuLOGO

Subscribe to our Newsletter | 订阅我们的简讯

Copyright ©1997- 2024 Tang Contemporary Art; All rights reserved.

bottom of page